萬祿網絡教育
新聞詳情

2023 年初級經濟師《金融》考前 25 頁紙

2023 年初級經濟師《金融》考前 25 頁紙

底部下載PDF版


第一章 貨幣與貨幣流通

考點 1:貨幣形態的發展演變

1.商品貨幣

具有貨幣與商品雙重身份,足值貨幣,包括實物貨幣和金屬貨幣兩種形態。    2.代用貨幣

指代表商品貨幣在市場上流通的貨幣,一般是指由政府或銀行發行的紙幣或銀行券,代替金屬貨幣加入流通領域。      代用貨幣背后有充足的貴金屬準備。(北宋交子)

3.信用貨幣

以信用為保證,通過一定信用程序發行的,執行流通和支付職能的貨幣形態,是貨幣發展的現代形態。由國     家以法律形式強制發行并流通,以國家信用為支撐。

形態:支票、輔幣、紙幣、銀行存款、電子貨幣。

特征:價值符號、債務貨幣、強制性、管理貨幣性質。

考點 2:貨幣流通的概念和形式

1.概念

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形成的連續不斷的收支運動。   2.形式

現金流通:以現金形態作為流通手段和 l 支付手段所進行的貨幣收付。

非現金流通(存款貨幣流通) 商品價款收付(商品交易結算)。


勞務費用收付(勞務費用結算)。

貨幣資金撥繳的收付(財政收支結算)。 信貸資金的發放與回收(銀行信貸結算)。

廣義貨幣流通

考點 3:貨幣需求的概念及其決定因素

1.馬克思的貨幣需求理論

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需求量=一定時期內待銷售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

一定時期內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貨幣需求量=(待銷售商品價格總額-賒銷商品價格總額+到期應支付     的價格總額-相互抵消的價格總額)/同名貨幣流通速度

單位銀行券代表的貨幣金屬價值=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金屬價值/銀行券流通總量    2.費雪的貨幣需求理論

M=PT/V

M 為一定時期內流通中的貨幣平均數,V 為貨幣流通速度,P 為各類商品價格加權平均數,T 為各類商品的實際交易數量。只有 P 與 M 是可變的,得出 P 隨著 M 的變化而變化的結論。

劍橋學派的貨幣需求理論Md=kPY

Md 為名義貨幣總需求;k 為以貨幣形式保存的財富占名義總收入的比例,即名義所得與貨幣量的比例,P 代表價格水平;Y 代表實際國民總收入。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

貨幣需求動機:交易性需求、預防性需求、投機性需求

貨幣需求函數:L=L1(y ) +L2(r )

交易動機和預防動機的貨幣需求 L1(y)與收入 y 正相關,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 L2(r)與利率 r 負相關。5.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理論

M/P=f(y;W;rm,rb,re;1/p·dp/dt;μ) 第一組:y,w 代表收入及其構成。

第二組:rm,rb,re,1/p·dp/dt 機會成本變量。

第三組:μ反映資本品的轉手量、人們對貨幣的主觀偏好、風尚及客觀技術和制度等多種因素的綜合變數。

考點 4:貨幣供給的概念及其決定因素

1.概念

經濟活動中貨幣投入、創造和擴張(收縮)的過程。   2.口徑

M0=流通中的現金M1=M0+單位活期存款

M2=M1+儲蓄存款+單位定期存款+單位其他存款+外資合資金融機構存款+住房公積金中心存款+證券公司客戶      保證金+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

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3.影響因素

決定一國貨幣供給的基本因素是國家財政收支與銀行信貸收支。

考點 5:貨幣均衡

1.含義

在一定時期內貨幣供應量與國民經濟正常發展所必需的貨幣需求量基本相適應的貨幣流通狀態。     2.標志


物價水平變動率、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動、貨幣供給增長率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的比較    3.貨幣失衡: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

①概念: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現象。

②類型:

表現形態:公開型通貨膨脹和隱蔽型通貨膨脹。

嚴重程度:爬行式通貨膨脹、奔騰式通貨膨脹和惡性通貨膨脹。 是否事先被公眾預期:未預期到的通貨膨脹和預期到的通貨膨脹。

產生原因: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混合型通貨膨脹和結構型通貨膨脹。

③現實原因:國家財政原因、國民經濟結構原因、國際收支原因、銀行信貸原因、固定資產投資過度、經濟體制不      健全。

通貨緊縮

①概念:物價水平持續普遍下降。

②類型:

相對通貨緊縮和絕對通貨緊縮。

需求不足型通貨緊縮和供給過剩型通貨緊縮。 顯性通貨緊縮和隱性通貨緊縮。

③原因:

緊縮性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經濟周期的變化、結構失調、投資和消費的有效需求不足、國際市場的沖擊、技術進      步和金融創新的影響。

第二章 信用與利息考點 1:信用

1.含義

一種償還本金或商品并支付利息的借貸行為,其特征是貨幣或商品的所有者將其貨幣或商品暫時轉讓給別人使用,


借貸雙方約定期限,按期歸還,并由借方支付給貸方一定利息。   2.特征

債權債務關系;債務償還性和債權收益性;風險性。   3.主要形式

商業信用、銀行信用、國家信用、消費信用、國際信用、租賃信用等。   4.信用工具

按償還約定期限,分為短期信用工具、長期信用工具和不定期信用工具。   按信用工具發行者的性質,分為直接融資信用工具和間接融資信用工具。   按是否與實際信用活動直接相關,分為基礎信用工具和衍生信用工具。 考點 2:利息與利率

利息的性質:利息報酬論、資本生產力論、節欲等待論、利息時差論、靈活偏好論。

利率和利率的種類

利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同借貸資金額(本金)的比率。

分類:年利率、月利率和曰利率;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市場利率與法定利率;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短期利率與      長期利率;存款利率與貸款利率。

影響利率的因素:平均利潤率、借貸成本、資金供求狀況、借貸期限、借貸風險、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利率      水平。

我國現行的利率體系:按利率結構劃分,我國現行的利率體系是以中央銀行利率為基礎、金融機構利率為主體和      市場利率并存的利率體系。

利率市場化:利率由市場資金的供求狀況來決定,由市場配置資金流向和資金價格,貨幣當局則通過運用貨幣政      策工具,間接調控和影響市場利率水平,以達到貨幣政策目標。

計算利息的基本方法:單利計息、復利計息。

考點 3:存款利息的計算

儲蓄存款利息的計算


活期儲蓄存款利息:按季結息,每季末月的 20 日為結息日,按結息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息。結算的利息自次日起并入本金起息。未到結息日清戶的按清戶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積數計息法。

定期儲蓄存款利息:

整存整取:到期支取,逾期支取,提前支取; 零存整取:積數計息法,每元平均利息計算法;

積零成整:已知到期本息和、利率、存期,先算出每次應存金額,然后用到期本息和減去存入本金,得出應付利息;      存本取息:根據支取利息的次數,算出每次支取利息的數額;

整存零取:本金一次存入,逐期遞減,利息于期滿結清。

定活兩便儲蓄存款利息

存期不滿三個月的利息=本金×實存天數×支取日活期儲蓄存款利率;

存期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利息=本金×實存天數×相應檔次整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利率×60%

自動轉存和約定轉存的計息方法自動轉存、約定轉存。

單位存款利息的計算

單位活期:一般按季結息,每季末月 20 日為結息日。計息余額表計息;分戶賬計息。

單位定期:利隨本清。

考點 4:貸款利息的計算

定期結息計息:按季或按月結計利息,一般采用計息余額表或貸款分戶賬計息。

利隨本清計息:借款人償還銀行貸款時,銀行按償還金額逐筆計收利息。

票據貼現計息:決定因素是貼現票據的票面金額、貼現率和貼現期。

貸記卡透支利息的計算:

非現金交易享受免息還款期待遇。

選擇最低還款額方式或超過發卡銀行批準的信用額度用卡時,不再享有免息還款期待遇。    支取現金、準貸記卡透支,不享受免息還款期和最低還款額待遇。


第三章 金融機構

考點 1:金融機構概述

性質

指從事各種金融活動的組織,包括提供服務以獲取收益為目的的金融中介機構和對金融活動進行監督管理的金融監      管機構。

職能

充當信用中介,便利資金融通;充當支付中介,便利支付結算;提供金融服務,降低交易成本;獲得較完整信息,      改善信息不對稱;運用技術和經驗,轉移和管理風險。

類型

按活動領域不同可以分為直接融資類金融機構和間接融資類金融機構。   按職能作用不同可以分為一般金融機構和金融監管機構。

按業務特征不同可以分為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

按是否承擔政策性業務可以分為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商業性金融機構。

按資金來源方式不同可以分為存款類金融機構、契約型儲蓄機構和投資性中介機構。

考點 2:金融監管機構

1.中央銀行

類型:單一中央銀行制度(一元式、二元式)、復合中央銀行制度、準中央銀行制度、跨國中央銀行制度。

職能: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政府的銀行。 2.我國的金融監管機構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

考點 3:銀行業金融機構

政策性銀行(由政府創立、參股或保證,不以營利為目的,專門貫徹、配合政府的政策意圖,在特定的業務領域      內直接或間接地從事政策性融資活動)

特點:特殊的經營目標、特殊的資金來源、特殊的服務領域。


業務:貸款業務、投資業務、擔保業務

開發性金融機構(既開展政策性金融業務,又開展商業性金融業務)

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務,并以獲取利潤為主要目標)

職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創造與金融服務。

業務:負債業務(自有資金、吸引外來資金)、資產業務(現金類資產業務、貸款業務、票據貼現、投資業     務)、中間業務。

經營管理

目標:利潤最大化、風險最小化、提高市場占有率。 原則: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

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

郵政儲蓄機構、農村金融機構(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

考點 4:非銀行金融機構

1.證券經營機構

概述:證券經營機構是指依法設立的從事證券業務的金融機構。證券的發行、承銷、交易一般都要通過證券     經營機構完成。

主要業務:證券承銷、證券經紀業務、私募發行、兼并與收購、項目融資、財務顧問與投資咨詢。     2.保險公司

類型:按照業務內容的不同分為財產保險公司和人壽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對象的不同分為保險公司和再保險     公司。

職能:基本職能(分攤經濟損失、經濟補償)、派生職能(投資、防災防損)

主要業務:保險承保、保險理賠、保險資金運用。

分類:按照保險經營性質劃分,保險產品可分為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按照保險標的劃分,保險產品可分為     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概述:負責接收、管理和處置銀行劃轉的不良貸款,并以最大限度保全資產,以減少損失為主要經營目標的     金融企業。

業務范圍:收購、受托經營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對不良資產進行管理、投資和處置;債權轉股權,對股權資產      進行投資、管理和處置,固定收益類有價證券投資; 發行金融債券、同業拆借和向其他金融機構商業融資;破產管理; 財務、投資、法律及風險管理咨詢和顧問;資產及項目評估,經批準的資產證券化業務、金融機構托管和關閉清算業      務;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業務等。

信托機構

概述:從事信托業務,充當受托人的金融機構。

職能:財產管理、融通資金、溝通協調經濟關系、社會投資。   5.財務公司

信用擔保機構

金融租賃公司

第四章 金融市場

考點 1:金融市場分類

按融資期限長短劃分,金融市場分為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

按金融交易性質不同劃分,金融市場分為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

按金融交易場所不同劃分,金融市場分為交易所交易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   按金融交易交割時間不同劃分,金融市場分為即期市場和遠期市場。

按金融交易涉及的地域不同劃分,金融市場分為國內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   按成交與定價方式的不同劃分,金融市場分為公開市場和議價市場。

按交易中介作用的不同劃分,金融市場分為直接金融市場和間接金融市場。

考點 2:貨幣市場

1.票據市場

票據市場是指在商品交易和資金往來過程中產生的,以匯票、本票和支票的發行、擔保、承兌、貼現、轉貼現、再


貼現來實現短期資金融通的市場。2.同業拆借市場

同業拆借市場是指具有法人資格的金融機構或經過法人授權的金融分支機構之間進行短期資金頭寸調節、融通的市      場。同業拆借市場特征:同業性、市場準入性、短期性、大額交易、不繳存款準備金。

3.證券回購市場

證券回購市場是指通過回購協議進行短期資金融通交易的場所,市場活動由正回購與逆回購組成。     4.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

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是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的發行和轉讓市場。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的特點是期限固定,面額      較大,到期前可流通轉讓。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的利率一般都高于同檔次定期存款利率,不辦理提前支取,不分段      計息,不計逾期利息,是一種兼有活期存款流動性強和定期存款收益率高的存款形式。

5.企業短期融資券市場

短期融資券是指具有法人資格的非金融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的,約定在一年內還本付息的債務融資工具。

考點 3:資本市場

證券市場概述

概念:證券一般是指有價證券,即證明證券持有人有權依票面所載內容,取得相關所有權或債權的憑證。證     券市場是有價證券發行與流通所形成的市場,包括證券發行市場和證券流通市場。

特征:①在交易性質方面,借貸市場的交易形成的是債權債務關系,而證券市場的交易是通過價格形成買賣關系。②在交易雙方關系的穩定性方面,在借貸市場上,合同簽訂后到清償前,交易雙方的債權債務關系固定不變。      而在證券市場上,籌資人相對穩定,但由于證券的可轉讓性,籌資人的對方即股權所有者或債權人可以是不固定

的,如通過二級市場流動交易轉讓。③在收益來源方面,借貸市場上的收益來自利息;而證券市場上的收益不僅來      自利息或股利,還可以來自證券價格波動的差價。④在風險方面,借貸市場上資金供求雙方是間接融資關系,風險      小且收益低;而證券市場上資金供求雙方是直接融資關系,收益高但風險較大。

證券市場的參與者:主體(證券發行人和證券投資者);中介機構(證券經營機構和證券服務機構);自律     性組織(證券業協會);證券監管機構(中國證監會)


證券市場的交易對象: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可轉換債券

證券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證券發行市場一般沒有集中固定的場所,是一種無形市場;證券流通市場主要有證券      交易所和場外交易市場兩種形式。

證券交易程序:開戶、委托、競價成交、清算、交割和過戶。

證券交易費用:委托手續費、傭金、印花稅、過戶費。

考點 4:金融衍生品市場

特征:跨期性、杠桿性、聯動性、高風險性。

金融遠期合約

金融遠期合約是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確定時間,按照事先商定的價格(如匯率、利率或股票價格等),以預先      確定的方式買賣一定數量的某種金融資產的合約。

金融期貨:

特點:間接清算制、合約標準化、靈活性、逐日盯市制

品種:期貨可分為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兩大類。商品期貨主要有農產品、金屬和能源類期貨,金融期貨主要     包括貨幣期貨、利率期貨和股指期貨三類。

交易方式:套期保值、投機。4.金融期權

期權是一種選擇權,是指賦予其購買者在規定期限內按交易雙方約定的價格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某種特定商品的      權利。期權交易的種類主要有看漲期權交易、看跌期權交易和期權組合交易三種。

金融互換

金融互換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交易者按事先約定的條件,在約定的時間內交換一系列現金流的交易形式。一般情況      下,金融互換有以下三種類型:貨幣互換、利率互換、交叉互換。

信用衍生品

信用衍生品是指以貸款或債券的信用作為基礎資產的金融衍生工具,其實質是一種雙邊金融合約安排。在這一合約      下,交易雙方對約定金額的支付取決于貸款或債券的信用狀況。


考點 5:金融市場的主要指標

貨幣市場主要指標:貼現率、同業拆借率、交易所國債回購交易利率、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

資本市場主要利率:

債券價格及其收益率

①發行價格、交易價格。

②票面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

股市行情的基本指標

①價格指標:開盤價與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最新價;買入價與賣出價;漲跌、漲跌幅。

②數量指標:買手與賣手;成交量;成交額;換手率

股票價格指數

股票價格指數簡稱股價指數,是表示多種股票平均價格及其變動趨勢,用以衡量股市行情的指標。它的編制通常以      某一時點為基期,選擇若干只股票或全部股票以基期的價格水平作為基點(通常為 100 點或 1000 點),再用即期的股價與基期的股價相比,計算出升降的百分比,就是即期的股價指數。

市盈率與市凈率

市盈率=股票市場價格/每股稅后利潤;市凈率=每股股價/每股凈資產

第五章 商業銀行的資本與負債考點 1:商業銀行的資本

1.概念與功能

概念:商業銀行的資本是商業銀行股東(也稱投資者)所投入的資金,是商業銀行的自有資金。

功能:營業功能、保護功能、管理功能。2.巴塞爾協議

圍繞商業銀行資本計算與資本標準等資本監管問題,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從 1988 年以來制定了一系列的文件和協議,簡稱巴塞爾協議。

3.我國商業銀行資本管理


資本構成:商業銀行的資本分為核心一級資本、其他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

影響資本需要量的因素:宏觀經濟形勢、銀行信譽、資產負債狀況、法律制度因素。    4.籌集資本的途徑

內部籌集資本和外部籌集資本。考點 2:商業銀行的存款負債業務1.種類

個人存款業務: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其他種類的儲蓄存款

單位存款業務:單位活期存款、單位定期存款、單位通知存款、單位協議存款、單位協定存款、單位保證金     存款、單位結構性存款。

財政性存款和代理財政存款

人民幣同業存款業務

外幣存款業務:外匯儲蓄存款,單位外匯存款 2.商業銀行存款的管理

個人存款的管理: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儲戶保密。

對公存款的管理

存款成本的管理:利息成本、營業成本、資金成本、可用資金成本。   3.影響商業銀行存款量的因素

影響存款總量變動的因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金融市場發達程度和金融資產種類、貨幣政策、通貨膨脹水     平、存款利率。

影響單個商業銀行存款量變動的因素: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商業銀行資產質量與規模、商業銀行服務項目     與服務質量、商業銀行存款的種類與方式。

考點 3:商業銀行的借入負債業務

同業負債:同業負債是指商業銀行相互間進行的資金余缺調劑,主要用于臨時性的資金周轉。其形式主要有同業      拆借、轉貼現和轉抵押。


向中央銀行借款:中央銀行的職能之一就是充當整個金融體系的最后貸款者,當商業銀行在經營活動中出現資金      短缺時,可以向中央銀行融通資金。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融通資金是其滿足資金需求的一條重要途徑。向中央銀行      融通資金的形式主要有再貼現和再貸款、在公開市場上出售證券、常備借貸便利和中期借貸便利。

向國際金融市場借款:商業銀行向國際金融市場借款主要來自外幣借貸市場。

占用短期資金:商業銀行同業往來及辦理中間業務過程中可占用的他人資金。

發行金融債券:金融債券是商業銀行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有價證券,是表明債權債務關系的一種憑證。

第六章 商業銀行的資產與中間業務考點 1:商業銀行的現金類資產

商業銀行現金類資產的構成:庫存現金、存款準備金、存放同業存款、結算在途資金

商業銀行現金類資產的管理原則:總量適度原則、適時調節原則、注重安全原則

商業銀行頭寸構成:基礎頭寸、可用頭寸和可貸頭寸。 基礎頭寸=庫存現金+超額存款準備金

可用頭寸=基礎頭寸+存放同業存款

可貸頭寸=可用頭寸-超額備付金最低限額

考點 2:商業銀行的貸款

貸款關系人(1)貸款人、借款人、擔保人。

貸款種類

按貸款期限不同進行分類,商業銀行貸款可以分為短期貸款 1 年以內1、中期貸款 1 年以上(不含 1

年)5 年以下(含 5 年)與長期貸款 5 年以上(不含 5 年)三大類。

按貸款的保障條件,商業銀行貸款可以分為信用貸款、擔保貸款和票據貼現。

按借款人性質不同,商業銀行貸款可分為公司貸款和個人貸款兩大類。

接貸款的償還方式不同進行分類,商業銀行貸款可分為一次性償還貸款和分期償還貸款兩大類。     3.貸款程序

貸款程序一般分為貸款申請、貸款調查與信用評估、貸款審批、簽訂借款合同、貸款執行與監督、貸款歸還與貸后


評估六個環節。

4.貸款風險及其控制

貸款風險種類: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

貸款風險類別:正常類貸款、關注類貸款、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

貸款風險控制:風險回避、風險分散、風險轉移、風險補償。

考點 3:商業銀行的證券投資業務

目標:獲取收益;進行風險管理,提高資產安全性;增強流動性。

工具: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公司債券、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券、超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資產支持證券、同      業存單。

收益與風險

收益:利息收益和資本利得。

風險:系統性風險政策風險、經濟周期性波動風險、市場風險、購買力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信用風險、     經營風險、財務風險、道德風險)

預期收益率=無風險利率+風險補償

考點 4.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

1.概念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是指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和負債,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    2.種類

按收入來源分類:信托業務、投資銀行和交易業務、存款賬戶服務業務、手續費類業務、其他非利息業務。

按功能與性質分類:支付結算類中間業務、銀行卡業務、代理類中間業務、擔保類中間業務、承諾類中間業     務、交易類中間業務、托管業務、咨詢顧問類業務、其他類中間業務。

接風險分類:金融服務類中間業務和或有債權/債務類中間業務。   3.風險特征:自由度大、透明度差、風險分散、風險滯后。

第七章 商業銀行會計


考點 1:商業銀行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1.基本前提和信息質量要求

基本前提: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貨幣計量假設。

信息質量要求: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及時性。     2.會計核算要素和基本方法

會計核算要素:資產現金類資產、信貸類資產、投資類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其他資產、負債(吸     收存款、向中央銀行借款、拆入資金、應付款項)、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

會計核算方法:由基本核算方法和業務處理方法構成。

①會計科目:資產類、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和損益類。

②會計憑證:基本憑證和特定憑證

③銀行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

考點 2:商業銀行主要業務的會計處理

單位存款業務的會計處理

儲蓄存款業務的會計處理

貸款業務的會計處理

支付結算業務的會計處理

金融機構往來業務的會計處理

外匯買賣業務的會計處理

商業銀行財務收支的會計處理

考點 3:國內支付結算業務

支付結算業務概述

概念:單位或個人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使用票據、銀行卡和匯兌、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結算方式進行貨幣給     付及資金清算的行為。

基本原則:恪守信用,履約付款;誰的錢進誰的賬,并由誰支配;銀行不墊款。


銀行結算賬戶種類:基本存款賬戶、一般存款賬戶、臨時存款賬戶和專用存款賬戶。

支付結算方式:我國目前實行的是以"三票一卡一證"為主體,各種結算方式相互配合的支付結算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規定的票據是指支票、銀行本票、銀行匯票和商業匯票,結算方式是指匯兌、托收承付和委      托收款。

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兩個業務應用系統,大額支付系統和小額批量支付系統;兩個輔助支持系統,清算賬     戶管理系統和支付管理信息系統。

支票結算

適用對象、范圍及條件:單位和個人的款項結算均可使用支累。中同人民銀行建成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 支票可以在全國范罔內通用。支票不受金額起點限制。支票的出票人為在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辦理支票業務的銀行      機構開立可以使用支票的存款賬戶的單位和個人。

基本程序:客戶簽發支票、背書轉讓、提示付款。3.銀行本票結算

適用對象、范圍及條件:單位和個人在同一票據交換區域需要支付各科款項,均可以使用銀行本票。銀行本票可以用于轉賬,注明"現金"字樣的銀行本票可以用于支取現金。銀行本票的出票人為經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行      批準辦理銀行本票業務的銀行機構。

基本程序:客戶申請、銀行簽發本票、銀行本票的交付與背書轉讓、提示付款。    4.銀行匯票結算

適用對象、范圍及條件:銀行匯票的出票銀行為銀行匯票的付款人。單位和個人各種款項結算,均可使用銀行匯票。銀行匯票可以用于轉賬,填明"現金"字樣的銀行匯票也可以用于支取現金。銀行匯票不受金額起點限制。      銀行匯票的出票和付款,限于參加"全國聯行往來"的銀行機構辦理。

基本程序:客戶申請、出票行簽發匯票、銀行匯票的交付與背書轉讓、提示付款。

構成銀行匯票無效的行為:

①銀行匯票的金額、出票日期、收款人名稱不得更改,更改的票據無效。對票據上的其他記載事項,原記載人可以      更改,更改時應當由原記載人在更改處簽章。


②銀行匯票金額以中文大寫和阿拉伯數字同時記載,兩者必須一致,兩者不一致的票據無效。

③背書不得附有條件。背書附有條件的,所附條件不具有匯架上的效力。同時將匯票金額一部分轉讓的背書或者將      匯票金額分別轉讓給兩人以上的背書無效。

④銀行匯票的實際結算金額不得更改,更改實際結算金額的銀行匯票無效。

⑤公示催告期間票據轉讓的行為無效。

⑥現金銀行匯票不得背書轉讓,背書轉讓后轉讓行為無效。

銀行不得受理的銀行匯票

①銀行匯票提示付款期限為自出票日起 1 個月內,持票人超過付款期限提示付款的,代理付款人不予受理。

②未填明實際結算金額和多余金額或實際結算金額超過出票金額的,銀行不予受理。

③持票人向銀行提示付款時,必須同時提交銀行匯票和解訖通知,缺少任何一聯,銀行不予受理。     5.商業匯票結算

適用對象、條件及范圍:在銀行開立存款賬戶的法人以及其他組織之間,必須具有真實的交易關系或債權債務關系,才能使用商業匯票。與付款人具有真實的委托付款關系,具有支付匯票金額的可靠資金來源。商業匯票同      城、異地均可使用。

基本程序:商業匯票的簽發和承兌、商業匯票的背書轉讓與貼現、提示付款。    6.國內匯兌結算

適用對象和范圍:單位和個人的各種款項的結算,均可使用匯兌結算方式。匯兌結算不受金額起點限制。

基本程序:申請匯款、匯款解付7.托收承付結算

適用對象、范圍及條件:使用托收承付結算方式的收款單位和付款單位,必須是國有企業、供銷合作社,以及經營管理較好且經開戶銀行審查同意的城鄉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辦理托收承付結算的款項,必須是商品交易以      及因商品交易而產生的勞務供應的款項。代銷、寄銷、除銷商品的款項,不得辦理托收承付結算。收付雙方使用托      收承付結算,必須簽訂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購銷合同,并在合同上注明使用托收承付結算方式。收付      款雙方辦理托收承付結算業務必須重合同、守信用。


基本程序:托收、承付、逾期付款、拒絕付款、重辦托收。8.國內委托收款結算

適用對象、條件及范圍:單位和個人憑已承兌商業匯票、債券、存單等付款人債務證明辦理款項的結算,均     可以使用委托收款結算方式。委托收款在同城、異地均可使用,不受金額起點限制。

基本程序:委托、付款、拒絕付款。

考點 4:商業銀行財務報表分析

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指標的計算與分析:資本利潤率、資產利潤率、成本收入比

商業銀行經營增長指標的計算與分析:利潤增長率、經濟利潤率

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指標的計算與分析: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杠桿率

商業銀行償付能力指標的計算與分析: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

第八章 金融風險與金融監管考點 1.金融風險概述

定義和特征:風險一般被定義為"產生損失的可能性或不確定性"。風險是由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     失的可能性三個要素構成的。金融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可測性、可控性和相關性等特征。

分類: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法律風險、國別風險、戰略風險和聲譽風險等八類。

形成原因:外部因素,內部因素

金融風險管理目的:減少損失、保障經營目標的實現、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的穩定發展。

金融風險管理原則:全面風險管理、集中管理、垂直管理、獨立性。

金融風險管理一般程序: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計量、風險管理策略選擇和方案設計、風險管理方案實施和評價、      風險監測和報告。

考點 2: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1.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

內容:①風險治理架構。②風險管理策略、風險偏好和風險限額。③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④管理信息系統     和數據質量控制機制。⑤內部控制和審計體系。


原則:匹配性原則、全覆蓋原則、獨立性原則、有效性原則。   2.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

特點:道德風險是形成信用風險的重要因素。信用風險具有明顯的非系統性風險特征。信用風險損失分布是     不對稱的。組合信用風險的測定具有一定難度。

監測指標:不良資產率(4%)、單一集團客戶授信集中度(15%)、全部關聯度(50%)。

管理措施:①建立適當的信用風險環境。②在健全的授信程序下運營;③保持適當的授信管理、計量和監測     程序;④確保對信用風險的充分控制。

不良貸款管理原則:經濟原則、內部制衡原則、統一原則、可比原則。   3.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

主要特點:具有明顯的系統性風險待征。同時,市場風險相對于信用風險等而言,數據更為充分,更適合采     用量化技術加以分析與控制。

衡量指標:累計外匯敞口頭寸比例和利率風險敏感度。

管理措施:①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監控的有效性;②市場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的完善性;③市場風險的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的有效性;④內部控制和外部審計的完善性;⑤適當的市場風險資本分配機制。      4.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

主要特點:①操作風險主要源于銀行業務操作,大多是銀行可控范圍內的內生風險。②對于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來說,存在著風險與收益的一一對應關系,但這種關系并不一定適用于操作風險,操作風險的損失在大多數' 情況下與收益的產生沒有必然聯系。③操作風險包括許多不同的種類,如信息技術風險、欺詐風險等,使其成為很      難界定的殘值風險,許多新的風險還會不斷歸并其中。

主要類型:內部欺詐;外部欺詐;就業制度及工作場所安全;客戶、產品與業務活動帶來的風險;有形資產     損失;經營中斷和系統錯誤;涉及執行、交割和流程管理的風險。

衡量指標:每億元資產損失率、每萬人案件發生率、百萬元以上案件發生比率、超過一定期限尚未確認的交     易數量、失敗交易占總交易數量的比例、員工流動率、客戶投訴次數、錯誤和遺漏的頻率以及嚴重程度等。

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三道防線:業務條線管理、獨立的法人操作風險管理部門、獨立的評價與審查。


5.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

主要特點:①流動性風險經常和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聯系在一起,是各種風險的最終表現形式,是銀行業危機的直接原因。②流動性風險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等相比,形成的原因更加復雜,涉及的范圍更廣,      通常被視為一種多維風險。③商業銀行必須隨時準備滿足即時的現金需求,流動性風險具有季節性和突發性。

管理措施:設定流動性風險限額。流動性風險限額包括但不限于現金流缺口限額、負債集中度限額、集團內     部交易和融資限額。

考點 3:金融監管概述

1.含義

金融監管是金融監管當局對金融企業進行監督和管理的總稱。   2.目標與原則

目標:安全性目標、效率性目標和公平性目標。

原則:依法監管原則;合理、適度競爭原則;自我約束和外部強制相結合的原則;綜合性監管原則;安全穩     健與風險預防原則;社會經濟效益原則。

3.依據:金融市場的壟斷與過度競爭、金融體系的高風險與強外部性、金融領域的信息不對稱與投資者保護。

第九章 國際金融基礎考點 1:外匯與匯率

概念:外匯是指下列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產:①外幣現鈔,包括紙幣、鑄幣;②外幣      支付憑證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銀行卡等;③外幣有價證券,包括債券、股票等;④特別提款      權;⑤其他外匯資產。

特征:自由兌換性、可接受性、可償性。

種類:根據是否可以自由兌換,外匯可分為自由外匯和記賬外匯;根據來源和用途,外匯可分為貿易外匯和非貿      易外匯。

匯率及其標價

匯率的概念:匯率是指一種貨幣折算成另一種貨幣的比率,即在兩國貨幣之間,用一國貨幣所表示的另一國


貨幣的相對價格。

標價法:直接標價法、間接標價法5.外匯市場與外匯市場交易

外匯市場參與者:外匯銀行、外匯經紀人、中央銀行、客戶

外匯市場交易主要類型:即期外匯交易、遠期外匯交易、外匯期貨交易、外匯期權交易

外匯風險:外匯交易風險、交易結算風險、外匯折算風險、國家風險。   6.匯率制度

固定匯率制度:金本位制下的固定匯率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度。

浮動匯率制度:自由浮動匯率制度、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人民幣匯率制度

考點 2:國際收支及其調節:

1.國際收支與國際收支平衡表

含義:一國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的經濟交易;國際收支是交易的系統的貨幣記錄;國際收支是流量與事后的概     念。

國際收支平衡表:經常項目、資本與金融項目、錯誤與遺漏項目。   2.國際收支失衡的判定與調節

判定:自主性交易、補償性交易。

原因:臨時性失衡、周期性失衡、結構性失衡、收入性失衡、貨幣性失衡。

調節:自動調節機制和人為調節機制。

考點 3.國際儲備

國際儲備的含義與來源

含義:國際儲備也稱官方儲備,是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可用于彌補國際收支赤字并維持本幣匯率的被各國     普遍接受的一切資產。

基本條件:可得性、流動性、普遍接受性


來源:國際收支順差、政府黃金存量、外匯市場干預、國際信貸、特別提款權的分配、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的頭寸。

國際儲備的構成與作用

構成:黃金儲備、外匯儲備、儲備頭寸、特別提款權。

作用:彌補國際收支赤字、調節本幣匯率、充當信用保證。3.國際儲備的管理:規模管理和結構管理

考點 4:國際資本流動

國際資本流動的概念和類型

概念:國際資本流動是指一國資本流向別的國家或地區的活動過程,具體而言,就是指資本跨越國界,到別     的國家或地區進行生產方面或金融方面的投資活動。

類型:長期資本流動(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國際貸款)和短期資本流動(貿易性、金融性、保值性、投機     性資本流動)。

國際資本流動的原因

過剩資本的形成;利潤的驅動;匯率與利率的變化;通貨膨脹的影響;政治、經濟及戰爭風險的存在;國際投機者      的惡性投機。

國際資本流動影響

積極作用:提高全球經濟效益;加速世界經濟的國際化進程;促進技術傳播和投資方式的多元化。

消極作用:加大了各國維持外部平衡的難度;加大了微觀經濟主體經營的閑難。    4.國際資本流動的管理

運用財政金融政策干預國際資本流動;實施外匯管制;頒布法令直接控制資本流動;根據償債能力限制對外借貸規      模。

考點 5:國際結算

國際結算概述

概念:各國間由于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等方面的交往或聯系而發生的以貨幣表示債權債務的清償


行為或資金轉移行為,即采用一定的國際結算方式(如信用證),應用國際結算工具(如匯票),通過銀行或其他金融機      構從事國與國之間的貨幣收支行為,從而使國家間債權債務得以清償或實現資金的轉移。

種類:按結算對象劃分,國際貿易結算和國際非貿易結算;按資金和結算工具的流向劃分,順匯和逆匯。

業務特點:國際結算需按照國際法規和國際慣例進行;國際結算以可自由兌換貨幣為媒介;國際結算以銀行     為中介;國際結算比國內結算復雜。

國際結算方式

匯款:是債務人或付款人主動通過銀行將款項匯交收款人的結算方式。   四個基本當事人,即匯款人、匯出行、匯入行、收款人。

國際結算匯款分為電匯、信匯和票匯三種方式。

托收:是指由債權人(出口商)提交債權憑證,委托銀行通過其在國外分行或代理行向債務人收回款項的一種國     際結算方式,屬于資金與單據流向相反的逆匯結算方式。

托收有光票托收、跟單托收兩種類型。按委托人交單條件的不同,跟單托收可以分為付款交單和承兌交單兩種。      托收業務有關當事人一般有五個,即委托人(出票人)、托收行、代收行、提示行和付款人(受票人)。

信用證:銀行應開證申請人的要求,向受益人開立的在一定期限內憑規定的單據支付一定金額的書面承諾。     信用證的主要當事人有開證行、通知行、議付行、保兌行、償付行、受益人和開證申請人。

信用證的類型有即期付款信用證、延期付款信用證、議付信用證、承兌信用證。

銀行保函:又稱銀行保證書,是指銀行(保證人)應申請人的請求,向第三人(受益人)開立的一種書面擔保憑證,保證在申請人未能按雙方約定協議履行其責任或義務時,由銀行代其履行一定金額、一定期限范圍內的某種支付責任或經濟賠償責任。

銀行保函的基本內容:基本欄目、責任條款、保函金額、保函的有效期、索償條件。    銀行保函業務中涉及的主要當事人有三個:委托人、受益人和擔保人。


website qrcode

掃描查看手機版網站

在線咨詢
聯系QQ:272408389
聯系時間:09:00-19:00
朱老師-18096610405
工作時間:09:00:—24:00
歡迎隨時撥打全國招生熱線
在線咨詢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30-23:30
周六至周日 :9:00-23:30
 聯系方式
客服熱線:18096610405
郵箱:2724083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