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祿網絡教育
新聞詳情

中級《財政稅收》考前 25 頁紙

中級《財政稅收》考前 25 頁紙

底部下載PDF版

第一章 公共財政與財政職能考點一:公共物品的四大特征

公共物品的特征是在同私人物品的特征相比較而得出的,公共物品具有如下特征: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個社會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與消費的特點,其效用為整個社會的成員所共同享有,不能將其分割為若干部分;如國防

依據受益范圍的大小,可以將公共物品區分為全國性公共物品和地區性公共物品



2.受益的非排他性

某個人或集團對公共物品的消費,并不影響或妨礙其他個人或集團同時消費該公共物品,也不會影響其他個人或集團消費該公共物品的數量和質量



3.取得方式的非競爭性

某一個人或集團對公共物品的享用,不排斥和妨礙其他人或集團同時享用。消費者的增加不引起生產成本的增加,即增加一個消費者,其邊際成本等于零


4.提供目的的非營利性


提供公共物品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是追求社會效益和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記憶點】非排、非競、不分、非營; 核心特征:非排非競

【提示】公共物品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決定了競爭性的市場機制不適于提供純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征決定了市場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是失靈的,它必須由政府財政來提供,

因此,這就決定了政府財政支出的范圍。

公共財政的理論基礎是公共物品市場失靈理論。


考點二:市場失靈的五方面表現

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中,市場失靈是財政存在的前提,從而也決定了財政的職能范圍。   市場失靈突出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市場壟斷不完全競爭

(二)信息不充分和不對稱

(三)外部效應;

(四)收入分配不公;

(五)經濟波動與失衡。

市場失靈問題,個人和經濟組織是無能為力的,需要以政府為主體的財政介入,用非市場方   式解決市場失靈問題。


考點三:政府干預與政府干預失效

(一)政府干預的渠道和手段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政府的宏觀調控。

宏觀調控也就是政策調控,主要手段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及二者的相互配合。

立法和行政手段。

這主要是制定市場法規、規范市場行為,制定發展戰略和中長期規劃,制定經濟政策實   行公共管制,規定壟斷產品和公共物品價格等。

組織公共生產和提供公共物品。


政府組織公共生產,不僅是出于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而且是出于有效調節市場供求   和保持經濟穩定的目的。

財政手段。

通過征稅和收費為政府各部門組織公共生產和提供公共物品籌集經費和資金。財政的最終目 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同時又能通過財政政策、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手段調控市場經濟   的運行。財政運行的主線是財政收支,而財政收支既是政府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過程

(政府參與資源配置的過程),也是政府干預市場的過程。

(二)政府干預失效

政府的運行是以政治權力為基礎和前提的,政治權力不能創造財富,卻可以支配財富,   但政府干預并非都是有效的,市場機制存在失靈問題,政府干預失效的原因和表現可能發生在以下方面:

政府決策失誤。(可大可小) 大:發展戰略和經濟政策失誤

小:包括一個投資項目選擇不當或準公共物品提供方式選擇不當等,政府決策失誤會造   成難以挽回的巨大損失。

尋租行為。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幾乎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由于濫用權力而發生的尋租行為,也就是國   家公職人員以權謀私,進行權錢交易、化公為私、受賄索賄等行為。

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時甚至失真。

諸如經濟形勢判斷、氣象預報、自然災害預測等都是引導經濟運行的重要信息,一旦失   誤,都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政府職能的越位缺位

主要可能發生于經濟體制轉軌國家。經濟體制轉軌的一個核心是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規范政府的經濟行為,轉變政府的經濟職能,其中包括轉變財政職能。

01 財政職能的越位是指應當而且可能通過市場機制辦好的事情而政府卻通過財政手段人為地干預,如政府熱衷于競爭性生產領域的投資,代替了市場職能。干了不該干的事情)   02 財政職能的缺位是指該由政府通過財政手段辦的事情而財政沒有辦或者沒有辦好,如公共設施、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等投入不足等,都是政府干預失效或財政失職的表現。


考點四:公共財政的三大職能

1.資源配置職能 2.收入分配職能 3.經濟穩定職能

(一)資源配置職能的含義














(二)財政資源配置職能的機制和手段

調節全社會的資源在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之間的配置,這體現在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   值比重的高低。

調節資源在不同地區之間的配置。

主要是通過稅收、投資、財政補貼和財政體制中的轉移支付等手段和政策來實現。

優化支出結構

保證重點支出,壓縮一般支出,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   確規定了當前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的要求:向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農業、就業等民生   領域傾斜;向困難地區和群體傾斜;向科技創新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傾斜。

合理安排財政投資的規模和結構

保證在經濟運行新常態下,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著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推   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創新財政資源配置方式

大幅度減少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大力提倡采取 PPP 方式,帶動民間資本的發展,降成本,提高質量,增進效益。


收入分配職能

(一)收入分配職能的含義




含義



指政府在進行財政分配活動過程中,為了實現社會公平(目標),而對市場經濟形成的收入分配結構進行調整的職能





公平分類


經濟公平初次分配追求: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強調的是要素投入與要素收入相對稱,平等競爭條件下由等價交換來實現

社會公平再分配追求:收入差距維持在現階段各階層居民所能接受的范圍


收入分配的核心問題是公平分配,因而財政分配職能所要研究的問題主要是社會公平的標準   與財政調節收入分配的特殊機制和手段。

公認標準:倫茨曲線計算的尼系數

一般認為,基尼系數處于 0.3-0.4 之間為合理區間;我國目前基尼系數已經達到 0.5

左右(收入差距偏大)

政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實現共同富裕


(二)財政收入分配職能的機制和手段

財政收入分配職能主要是通過調節經濟主體的利潤水平和居民個人的收入水平來具體實現   的,主要機制和手段如下:

劃清市場分配和財政分配的界限與范圍

市場分配的范圍與財政分配的范圍各盡其責

財產收入、股息收入、租金收入,甚至作為法人經濟主體的企業的工資收入,一般不   宜由財政直接介入,通過再分配進行間接調節。


醫療衛生、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由財政集中舉辦,實現社會化。——社會

規范工資制度——私人工資

【提示】針對國家財政撥款的政府機關公務員工資制度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工作   人員的工資制度。

應納入工資范圍的收入都應納入工資總額,取消各種明補和暗補,提高工資透明度;

實現個人收入的貨幣化和商品化;

適當提高工資水平,建立以工資收入為主、工資外收入為輔的收入分配制度。

加強稅收的調節作用

【提示】稅收是調節收入的主要手段

間接稅——調節各類商品的相對價格,從而調節各經濟主體的要素分配;

企業所得稅——調節企業的利潤水平

個人所得稅——調節個人的勞動收入和非勞動收入,使其維持在合理的差距范圍內

資源稅——調節資源條件和地理位置形成的級差收入

遺產稅、贈與稅——調節個人財產分布

用好轉移性支出

通過轉移性支出,如:社會保障支出、救濟金、補貼等,使每個社會成員都得以維持起   碼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經濟穩定職能 經濟穩定的含義



含義


具體解釋




1充分就業


①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勞動者能夠找到工作


②這里的充分就業,并不意味著就業人口的 100%的就業,而是指就業率達到了某一社會認可的比率



2物價穩定


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即只要物價上漲的幅度是在社會可容忍范圍內,比如年上漲率在


3%~5%,即可視為物價水平穩定



3國際收支平衡



經常項目資本項目的收支合計大體保持平衡,在開放的經濟條件下,國際收支平衡是經濟穩定的一個重要內容和標志



第二章 財政支出理論與內容考點 1:財政支出的分類


















































分類依據


分類結果


主要內容





按財政支出的受益范圍分類



一般利益支出

全體社會成員均可享受其所提供的利益的支出,如國防支出、行政管理費支出等




特殊利益支出

對社會中某些特定居民或企業給予特殊利益的支出,如教育支出、衛生支出、企業補貼支出、債務利息支出等



考點 2:財政支出規模的衡量指標

(一)反映財政活動規模的指標財政活:財政收入、財政支出


(二)反映財政支出規模的指標

財政支出規模——財政支出的總量

可以用財政支出規模的絕對量和相對量來衡量財政支出規模。

常用財政支出的相對量作為衡量和考察財政支出的指標。

我國曾選用的衡量指標:財政支出/國民收入。現代市場經濟國家:財政支出/國內生產總 值。

該指標可以用作不同國家財政支出規模的分析比較,也可用作一個國家不同時期財政   支出規模的分析比較

(三)反映財政支出規模變化的指標

財政支出增長率 (△G %

當年財政支出較上年同期財政支出增長的百分比(%

財政支出增長彈性系數(Eg)(率比財政支出增長率與 GDP 增長率之比

財政支出增長邊際傾向(MGP 額比財政支出增長額與 GDP 增長額之比


考點 3:財政支出規模的增長趨勢

(一)瓦格納的政府活動擴張法則

瓦格納認為,現代工業的發展會引起社會進步的要求,社會進步必然導致國家活動的增   長,由此發現了政府職能不斷擴大以及政府活動持續增加的規律并將其命名為政府活動擴張法則

(二)皮科克和懷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長導致論

提出:公共支出的增長只是由于公共收入的增長而造成的,公共收入和公共支出總是同 增長的。公共支出增長的因素有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種:


內在因素:公民所容忍的稅收水平決定了公共收入水平。在稅收不變的條件下,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民收入的增加,政府所征得的稅收收入必然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政府公共支出隨之上升。

外在因素:公共支出因戰爭、自然災害等原因增加后,很難再降低。

(三)馬斯格雷夫和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論經濟發展不同階段,不同支出,所以增長



階段


財政支出的重點


1)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


政府投資一般在社會總投資中占有較高的比重


2)經濟發展的中期階段


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加強



3)經濟發展的成熟階段

公共支出的結構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公共支出逐步轉向以教育、保健和社會福利為主的支出結構,使公共支出增長速度加快



考點 4:財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主要內容



適用范圍


適用于那些有直接經濟效益的支出項目,特別適用于財政支出中有關投資性支出項目的分析,如基本建設投資支出





基本原理



根據國家所確定的建設目標,提出實現該目標的各種方案,對這些可供選擇的方案,用一定的方法計算出各方案的全部預期成本和全部預期效益,通過計算成本效益的比率,來比較不同方案的效益,選擇最優的支出方案,據此支撥和使用財政資金


(二)最低費用選擇法




主要內容


適用范圍


對于那些只有社會效益,且其產品不能進入市場的支出項目,如軍事、行政、文化、衛生等支出項目




基本概念

是指對每個備選的財政支出方案進行經濟分析時,只計算備選方案的有形成本,而不用貨幣計算備選方案支出的社會效益,并以成本最低為擇優的標準。換言之,就是選擇那些使用最少的費用就可以達到財政支出目的的方案


其他


最低費用選擇法起源于美國,是對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補充



第三章 稅收理論

考點 1:稅收的職能




職能


具體含義


財政職能


(收入職能)

是指稅收通過參與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的再分配,為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功能。



經濟職能


(調節職能)

是指通過稅收分配,對實現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平衡,對資源配置、國民經濟的地區分配格局、產業結構、社會財富分配和居民消費結構等進行調節的功能。


監督


宏觀微觀兩個層次監督經濟運行及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活動


【提示】

稅收的職能是由稅收的本質決定的,是稅收本質的體現。

稅收的職能具有客觀性

財政職能是稅收的首要和基本職能。


考點 2:稅收原則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威廉?配第的稅收原則

威廉?配第在其所著的《賦稅論》和《政治算術》中,較為深入地研究了稅收問題并第一次 提出了稅收原則的理論。威廉·配第提出了公平、簡便節省三條標準。

亞當?斯密的稅收原則

亞當?斯密在《國民財富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稅收四原則:平等原則、確定原 、便利原則最少征收費用原則

阿道夫?瓦格納的稅收原則

阿道夫?瓦格納的稅收基本思想:國家利用稅收不應以滿足財政需要為唯一目的,而應   運用政府權力,解決社會問題。

基于以上指導思想,阿道夫?瓦格納提出了四端九項稅收原則:

財政政策原則,包括收入充分原則和收入彈性原則;

國民經濟原則,包括慎選稅源的原則和慎選稅種的原則;

社會公平原則,又稱社會正義原則,包括普遍原則和平等原則;

稅務行政原則,包括確定原則、便利原則和節約原則。 考點 3:現代稅收原則








公平原則是設計和實施稅收制度的最重要的原則 考點 4:稅收負擔的轉嫁與歸宿

稅負轉嫁的形式——四種形式


前轉(順轉)

指納稅人在進行貨物或勞務的交易時通過提高價格的方法將其應負擔的稅款向前轉移 給貨物或勞務的購買者或最終消費者負擔的形式。前轉是稅負轉嫁最典型最普通的形式,   多發生在貨物和勞務征稅上。

【提示】這種形式下,名義上的納稅人是貨物或勞務的出售者,實際上稅收的負擔者是   貨物或勞務的消費者

后轉(逆轉)

指納稅人通過壓低生產要素的進價從而將應繳納的稅款轉嫁給生產要素的銷售者或生   產者負擔的形式(一般在前轉無法實現時)。

后轉的發生一般是因為市場供求條件不允許納稅人提高商品價格,使之不能采取前轉的   方式轉移稅收負擔所致。

消轉(稅收轉化)

即納稅人對其稅收負擔既不向前轉嫁也不向后轉嫁,而是通過改善經營管理或改進生產   技術等方法,自行消化

消轉并未將稅收負擔轉移給他人,這是一種較為特殊的形式。

稅收資本化(資本還原)

即生產要素購買者將購買的生產要素未來應納稅款,通過從購入價格中扣除的方法,向   后轉移給生產要素的出售者的一種形式。

稅收資本化主要發生在某些資本品的交易中。名義上由購買者納稅,實際由出售者承擔。   如政府征收土地稅,土地購買者便會將預期應納的土地稅折入資本,使實際地價下降,此后, 名義上由土地購買者按期納稅,但實際上稅款是由土地出售者負擔的。


第四章 貨物和勞務稅制度

考點 1:視同銷售貨物的規定

將貨物交付他人代銷;

銷售代銷貨物;

設有兩個以上機構并實行統一核算的納稅人,將貨物從一個機構移送其他機構用   于銷售,但相關機構設在同一縣(市)的除外;

自產、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應稅項目;

自產、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

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作為投資,提供給其他單位或個體經營者

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

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無償贈送他人

【小結】辨析視同銷售易混淆情形



貨物類型


用途


稅務處理



自產、委托加工的貨物

用于非應稅項目;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 投資;分配;無償贈送



視同銷售,其購進貨物的進項稅額,符合規定可以抵扣




購買的貨物



用于非應稅項目;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

不視同銷售,其購進的進項稅額不得抵扣;已抵扣的,作進項稅轉出處理



投資;分配;無償贈送(向外部移送)


視同銷售,其購進貨物的進項稅額,符合規定可以抵扣



考點 2:混合銷售行為和兼營行為的區別

1一項銷售行為如果既涉及貨物又涉及服務,為混合銷售。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者零   售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的混合銷售行為,按照銷售貨物繳納增值稅;其他單位和個體工商戶   的混合銷售行為,按照銷售服務繳納增值稅。

【小技巧】混合銷售行為,一項業務同時涉及貨務和服務,看主要從事什么。   即:一看從屬,行為之間是否具有關聯性和從屬性。二看主業,按主業交稅

2兼營是指納稅人的經營范圍包括銷售貨物和勞務,包括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   動產。但是,銷售貨物、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不同時發生在同一項銷售行為中

(無從屬關系

①納稅人兼營免稅、減稅項目的,應當分別核算免稅、減稅項目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   的,不得免稅、減稅。

②納稅人兼營銷售貨物、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適用不同稅率或者征收率   的,應當分別核算適用不同稅率或者征收率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的,從高適用稅率或者征   收率。


考點 3:增值稅的稅率

(一)稅率——一般納稅人適用













貨物


一般稅率 13%











低稅率 9%




生活必需品類


①農產品(含糧食)、食用植物油、食用鹽

②自來水、熱水、暖氣、冷氣、煤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沼氣、居民用煤炭制品





文化用品類


①圖書、報紙、雜志


②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





農業生產資料類

飼料、化肥、農機(不包括農機零部件)、農藥、農膜、二甲醚




零稅率

納稅人出口貨物,除原油、柴油、新聞紙、糖、援外貨物和國家禁止出口的貨物目前包括天然牛黃、麝香、銅、銅基合金和白金等)






應稅勞務


13%


納稅人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






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


一般稅率為 6%





9%

2019 4 1 日起,納稅人銷售交通運輸、郵政、基礎電信、建筑、不動產租賃服務,銷售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



13%


2019 4 1 日起,提供有形動產租賃服務



零稅率


境內單位和個人發生的跨境銷售國務院規定范圍內的服務、無形資產



(二)征收率

小規模納稅人一般納稅人按簡易辦法納稅適用;

征收率的具體規定:3%5%(不動產租售)、減按 2%、減按 1.5%


考點 4:銷售額范圍的一般規定

銷售額為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取得的全部價款價外費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銷項稅額。

【擴展】價外費用包括價外向購買方收取的手續費、補貼、基金、集資費、返還利潤、   獎勵費、違約金、滯納金、延期付款利息、賠償金、代收款項、代墊款項、包裝費、包裝物租金、儲備費、優質費、運輸裝卸費以及其他各種性質的價外收費。

下列項目不包括在(價外費用)內:

【解讀】確實沒有形成銷售方的收入,收取時未使用納稅人的發票。

受托加工應征消費稅的消費品所代收代繳的消費稅;

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代墊運費:

①承運部門的運費發票開具給購貨方的;

②納稅人將該項發票轉交給購貨方的。

同時符合三項條件代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業性收費:

①依法批準設立;

②收取時開具省級以上財政部門印制的財政票據;

③所收款項全額上繳財政。

銷售貨物的同時代辦保險等而向購買方收取的保險費,以及向購買方收取的代購   買方繳納的車輛購置稅、車輛牌照費;

【補充】航空運輸企業的銷售額,不包括代收的機場建設費和代收其他航空運輸   企業客票而代收轉付的價款。


考點 5:特殊銷售方式下的銷售額

采取折扣方式銷售

價款和折扣額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注明的,按折扣后的價款為銷售額征收增值稅。

將折扣額另開發票,不論其在財務上如何處理,均不得從銷售額中減除折扣額

采取以舊換新方式銷售

新貨物的同期銷售價格確定銷售額,不得扣減舊貨收購價格(金銀首飾以舊換新除   外,應以銷售方實際收取的不含增值稅價款征收增值稅)。

采取還本銷售方式銷售

銷售額就是貨物的銷售價格,不得從銷售額中扣減還本支出。

采取以物易物方式銷售

雙方均作購銷處理,以各自發出的貨物核算銷售額并計算銷項稅額,以各自收到的貨物   核算購貨額并計算進項稅額。

包裝物押金










押金





非酒類產品+啤酒、黃酒


納稅人為銷售貨物而出租、出借包裝物收取的押金,單獨記賬核算,且時間在 1

年以內,又未逾期(合同約定的期限)的,不并入銷售額征稅



按合同約定逾期或以 1 年為期限,對收取 1 年以上的押金,無論是否退還均并入銷售額征稅


其他酒類產品啤酒、黃酒除外



無論是否返還以及會計上如何核算,均應并入當期銷售額中征稅



考點 6:消費稅的征稅范圍



分類


應稅消費品


影響身體健康的


煙、酒


污染環境的


鞭炮、焰火,木制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電池、涂料



有錢人的

摩托車、小汽車、游艇、成品油、高爾夫球及球具、高檔手表、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


天生麗質我不用


高檔化妝品



考點 7: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

一般貨物的完稅價格

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由海關以該貨物的成交價格為基礎審查確定,并且應當包括貨物   運抵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輸入地點起卸前的運輸及其相關費用、保險費

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貨物的成交價+運輸及其相關費用+保險費

特殊貨物的完稅價格

運往境外修理的機械器具、運輸工具或者其他貨物,出境時已向海關報明,并且在海   關規定的期限內復運進境的,應當以境外修理費和料件費為基礎審查確定完稅價格。

完稅價格=境外修理費+境外料件費

運往境外加工的貨物,出境時已向海關報明,并且在海關規定期限內復運進境的,應   當以境外加工費和料件費,以及該貨物復運進境的運輸及其相關費用、保險費為基礎審查確定完稅價格。

完稅價格=境外加工費+境外料件費+復運進境的運費及相關費用+保險費

經海關批準留購的暫時進境貨物,以海關審查確定的留購價格作為完稅價格。

以租賃方式進口的貨物,分情形予以確定完稅價格:

①以租金方式對外支付的租賃貨物,在租賃期間以海關審查確定的租金作為完稅價格,   利息應當予以計入;

②留購的租賃貨物以海關審查確定的留購價格作為完稅價格;

③納稅義務人申請一次性繳納稅款的,經海關同意,可以按照一定方法確認完稅價格,   也可按照海關審查確定的租金總額為完稅價格。


減稅或者免稅進口的貨物應當補稅時,應當以海關審查確定的該貨物原進口時的價格,扣除折舊部分價值作為完稅價格,其計算公式如下(掌握):

完稅價格=海關審查確定的該貨物原進口時的價格×[1-補稅時實際已進口的時間(月)

÷(監管年限×12]

進口貨物海關估價方法

進口貨物的成交價格不符合成交價格條件或者成交價格不能確定的,海關應當依次以相   同貨物成交價格估價方法、類似貨物成交價格估價方法、倒扣價格估價方法、計算價格估價方法、合理方法的順序審查確定該貨物的完稅價格。

納稅義務人向海關提供有關資料后,可以提出申請,顛倒倒扣價格估價方法和計算價   格估價方法的適用次序。


第五章 所得稅制度

考點 1:所得來源地的確定原則



所得項目


確定原則


銷售貨物所得


按照交易活動發生地確定


提供勞務所得


按照勞務發生地確定




轉讓財產所得


不動產轉讓所得按照不動產所在地確定

動產轉讓所得按照轉讓動產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

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按照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確定





所得項目


確定原則


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


按照分配所得的企業所在地確定

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或者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個人住所地確定


其他所得


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確定



考點 2:稅前扣除的主要項目13 項,重點掌握)

工資薪金: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準予扣除。

補充保險

企業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為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全體員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   補充醫療保險費,分別在不超過職工工資總額 5%標準內的部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超過的部分,不予扣除。

利息

非金融企業向非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   算數額的部分,準予扣除。


企業為購置、建造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經過 12 個月以上的建造才能達到預定可銷售狀態的存貨發生的借款,在有關資產購置、建造期間發生的合理的借款費用,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計入有關資產的成本,并按稅法規定扣除。

職工福利費: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 14%的部分,準予扣除。

工會經費:企業撥繳的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 2%的部分,準予扣除。

職工教育經費: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 8%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業務招待費

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 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 5‰

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

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   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 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提示】2025 12 31 日之前,對化妝品制造或銷售、醫藥制造和飲料制造(不含酒類制造)企業發生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 30%的部分, 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環境保護、生態恢復等方面的專項資金

企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有關規定提取的用于環境保護、生態恢復等方面的專項資金,準予   扣除。

非居民企業境內機構、場所分攤境外總機構費用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機構、場所,就其中國境外總機構發生的與該機構、場所生產經營 有關的費用能夠提供總機構出具的費用匯集范圍、定額、分配依據和方法等證明文件, 并合理分攤的,準予扣除。

公益性捐贈支出

企業當年發生以及以前年度結轉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 12%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年度利潤總額 12%的部分,準予結轉以后 3 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12.人身意外保險費

企業職工因公出差乘坐交通工具發生的人身意外保險費支出,準予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時扣除。

13.企業納入管理費用的黨組織工作經費,實際支出不超過職工年度工資、薪金總額 1%的部分,可以據實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考點 3:加計扣除

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   實扣除的基礎上,在 2018 1 1 日至 2023 12 31 日期間,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

75%2021 1 1 日后,制造業為 100%2022 1 1 日后,科技型中小企業為 100%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在上述期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 175%在稅前攤銷20211 1 日后,制造業為 200%2022 1 1 日后,科技型中小企業為 200%

【提示】下列行業的企業不適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①煙草制造業;②住宿和餐飲業;③批   發和零售業;④房地產業;⑤租賃和商務服務業;⑥娛樂業;⑦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   的其他行業。


企業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規定安置殘疾人員的,在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的 100%加計扣除

考點 4:專項附加扣除具體扣除標準


扣除項目



贍養老人



子女教育

3 歲以下嬰幼兒照護



繼續教育



大病醫療

住房貸款利息



住房租金




條件

60 歲以上父母及其他法定贍養人



子女 3 歲至博士畢業



嬰幼兒 3 歲以下


學歷教育

技能、專業技術職業資格

年自負超過15000 的醫藥費




首套



主要工作城市沒有住房且租房住




年限




老人在世




學習期間

出生當月年滿 3 周歲前一個月



①學習期間


②取得證書當年




每年


償還貸款期


(不超過


240 個月)




租賃期間


方式


定額


定額


定額


定額


限額據實


定額


定額





標準




2000 /




每個子女


1000 /




每個嬰幼兒


1000 /



400 /

3600 /當年




80000

/




1000


每月:


1500

1100

800



享受對象



獨生子女或多子女分攤



父母一方或各方 50




本人或父母



本人或其配偶


(匯繳時)



貸款人或夫妻分攤

承租人(夫妻住一起扣一人,夫妻非同城分居分別扣)



第六章 其他稅收制度考點 1:房產稅

納稅人:以征稅范圍內的房屋產權所有人為納稅人,注意其具體規定



產權所有人與情形


納稅人


屬全民所有的


經營管理單位


屬集體和個人所有的


集體單位和個人


出典的


承典人

產權所有人或承典人不在房屋所在地的以及產權未確定及租典糾紛未解決的



房產代管人或使用人


融資租賃的


承租人


提示:無租使用其他單位房產的應稅單位和個人,依照房產余值代繳納房產稅




征稅范圍:城市、縣城、建制鎮和工礦區,不包括農村

3.房產稅的稅率:1.2%12%4%

4.房產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計稅方法


計稅依據


稅率


稅額計算公式


從價計征


(經營自用)



房產計稅余值



1.2%

全年應納稅額房產原值×1-原值減除率×1.2%


從租計征


出租

不含增值稅房屋租金



12% 出租居住用房:4%


全年應納稅額=租金收入×12%

(或 4%



考點 2:契稅

納稅人

境內轉移土地、房屋權屬,承受的單位和個人為契稅的納稅人。

征稅范圍

發生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權屬轉移的土地和房屋。











征稅范圍




①土地使用權出讓


②土地使用權轉讓(不含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移)













買賣


以房產抵債或實物交換房屋:按房屋現值

以房產作投資或作股權轉讓:按投資房產價值或買價買房拆料或翻建新房,照章繳




贈與


受贈人繳





互換


交換價值相等,免納契稅


不相等,按超出部分由支付差價方繳納契稅


契稅的稅率幅度比例稅率,稅率幅度為 3%~5%。

契稅的計稅依據和應納稅額的計算 以不含增值稅的成交價格為計稅依據;



考點 3:資源稅

(一)納稅人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開發應稅資源的單位和個人,   為資源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稅法規定繳納資源稅。

(二)征稅范圍:能源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水氣礦產、鹽。

(三)資源稅的稅率:

實行固定比例稅率、幅度比例稅率和定額稅率。

注意 1征稅對象為原礦或選礦的,應當分別確定具體適用稅率。

注意 2:納稅人開采或者生產同一稅目下適用不同稅率應稅產品的,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率應稅產品的銷售額或者銷售數量。

未分別核算或者不能準確提供不同稅率應稅產品的銷售額或者銷售數量的,從高適用稅

率。

(四)資源稅的減免

免征資源稅

①開采原油以及在油田范圍內運輸原油過程中用于加熱的原油、天然氣。

②煤炭開采企業因安全生產需要抽采的煤成(層)氣

青藏鐵路公司及其所屬單位運營期間自采自用的砂、石等材料。

減征比例



20


豐度油氣田開采的原油、天然氣




30


含硫天然氣、三次采油和從深水油氣田開采的原油、天然氣



竭期礦山開采的礦產品



巖氣資源稅(按 6%的規定稅率)


40


油、高


50


對充填開采置出來的煤炭



考點 4:煙葉稅

納稅人:在我國境內,收購煙葉的單位

征稅范圍:煙葉,包括烤煙葉、晾曬煙葉。

稅率:比例稅率,稅率統一為 20%

計稅依據

納稅人收購煙葉實際支付的價款總額,包括納稅人支付給煙葉銷售者的收購價款和價外   補貼。

應納稅額的計算

應納稅額=收購金額×20%


第七章 稅務管理

考點 1:發票檢查方法



對照檢查法


與有關單證、賬、賬表進行核對



票面邏輯推理法

與用票單位經營活動的規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數量、單價、金額各個欄目間的邏輯關系,來推斷其合法性、真實性


順向檢查法


收款單位開出去的票?購貨單位接受的發票聯


逆向檢查法


購貨單位取得的發票聯?收款單位開出去的存根聯


增值稅專用發票檢查的一般方法


①鑒別真偽;②邏輯審核;③就地調查;④交叉傳遞;⑤雙重稽核



考點 2:稅款征收的方式



查賬征收


有賬


適用于財務會計制度健全,能夠履行納稅義務的納稅人


查定征收




有賬但不全


適用于賬冊不夠健全,但是能夠控制原材料或進銷貨的納稅人


查驗征收



經營品種比較單一,經營地點、時間和商品來源不固定的納稅人



定期定額征收



無賬



無完整考核依據的納稅人



考點 3:稅收保全措施和強制執行措施




稅收保全措施(預防措施)


強制執行措施(補救措施)



對象



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

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 納稅擔保人



時間

必須在規定的納稅期之前和責令限期繳納應納稅款的限期內



納稅期滿后




程序


責令提前繳納稅款;

責成提供納稅擔保;

未提供擔保,采取保全措施



告誡在先原則——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



措施


凍結存款扣押查封


從存款中扣繳稅款


扣押、查封、依法拍賣或變賣權




第八章 納稅檢查

考點 1:賬務調整的基本方法




紅字沖銷法


適用于會計科目用錯及會計科目正確但核算金額錯誤的情況。一般情況下,在及時發現錯誤、沒有影響后續核算的情況下多用紅字沖銷法。


補充登記法


適用于漏計或錯賬所涉及的會計科目正確,但核算金額小于應計金額的情況。




綜合賬務調整法


適用于錯用會計科目的情況,而且主要用于所得稅納稅檢查后的賬務調整,如果涉及會計所得,可以直接調整本年利潤賬戶,而對于影響上年度的所得可以直接調整以前年度損調整賬戶


綜合調整法一般運用于會計分錄借貸方,有一方會計科目用錯,而另一方會計科目正確的情況。正確的一方不調整,錯誤的一方用錯誤科目轉賬調整,再補充上正確的會計科目




考點 2:一般銷售方式下銷項稅額的檢查

交款提貨銷售方式、預收貨款結算方式、分期收款結算方式、銷售服務等

交款提貨



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賬務處理






如果貨款已經收到,發票賬單和提貨單已經交給買方,無論貨物是否已經發出,都應作為銷售收入的現,發生納稅義務


確認收入: 借: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增(銷) 同時結轉相應的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預收貨款



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賬務處理




企業發出產品時作為銷售收入的實現


企業收到貨款時,財務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

貸:合同負債


發出貨物時,再轉作收入,計算相應的增值稅。



分期收款



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賬務處理







合同規定的收款日期作為銷售收入的實現時間。企業在合同規定的收款日期是否收到貨款,均   應結轉收入,計算應納稅款,并同比例結轉相應成本。


發出商品時: 借:發出商品

貸:庫存商品


合同規定的收款日期: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增(銷)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發出商品


具有融資性質的分期收款銷售商品



賬務處理


稅務處理


在發出商品時確認收入,結轉成本。借:長期應收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未實現融資收益

應交稅費——待轉銷項稅額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按照書面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確定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由于會計上收入確認時間早于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進行賬務處理時會用到待轉銷項稅額


銷售服務

納稅人銷售服務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銷售服務并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   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

先開發票的,為開具發票的當天;

納稅人提供租賃服務采取預收款方式的 ,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到預收款的當天;

納稅人從事金融商品轉讓的,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金融商品所有權轉移的當天。


第九章 公債

考點 1:公債市場的種類及功能


(一)分類





發行市場


又稱一級市場或初級市場

它為發行新債券提供銷售場所,國家通過該市場從認購者手中籌集到所需資金

發行市場的存在是流通市場存在的前提條件





流通市場



又稱為二級市場,是公債交易的第二階段

一般是公債承購機構與認購者之間的交易(也包括公債持有者與政府或公債認購者之間的交易)

它又分為證券交易所交易和場外交易


(二)公債市場功能

實現公債的順利發行和償還

合理有效調節社會資金的運行,提高社會資金效率 考點 2:政府直接債務和或有債務























第十章 政府預算理論與管理制度考點 1:政府預算的基本特征






預測性



政府通過編制預算可以對預算收支規模、收入來源和支出用途做出事先的設想和預測。國際上預測時常用的技術手段主要包括:專家預測法、趨勢預測法、決定因子預測法和計量預測法



集中性



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依法進行統籌安排、集中分配



綜合性



政府預算是各項財政收支的匯集點和樞紐,綜合反映國家財政收支活動的全貌



考點 2:政府預算的政策——財政政策的核心內容



類型


特點




健全財政政策


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采用

健全財政的標志是保持年度預算收支的平衡。代表人物:亞當·斯密,巴斯坦布爾



功能財政預算政策

美國經濟學家勒納提出的。其核心內容是要說明政府不必局限于預算收支之間的對比關系、保持預算收支的平衡,而重要的是應當保持國民經濟整體的平衡。



周期平衡預算政策


美國經濟學家阿爾文·漢森提出的。認為財政應在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內保持收支平衡,而不是在某個特定的財政年度或一個日歷時期內保持平衡。



充分就業預算平衡政策



要求按充分就業條件下估計的國民收入規模來安排預算收支。



預算平衡政策

主張政府不應干預經濟,不應把預算收支作為干預經濟的工具,應盡量謀求預算收支的平衡。





website qrcode

掃描查看手機版網站

在線咨詢
聯系QQ:272408389
聯系時間:09:00-19:00
朱老師-18096610405
工作時間:09:00:—24:00
歡迎隨時撥打全國招生熱線
在線咨詢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30-23:30
周六至周日 :9:00-23:30
 聯系方式
客服熱線:18096610405
郵箱:272408389@qq.com